2025年3月,由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民生网农村金融频道组织的“2025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调研行”活动走进湖南平江县,深入探寻平江农商银行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湖南分局和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指导下,如何以金融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平江县,地处湘东北洞庭湖畔。1928年,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动了震撼全国的平江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平江县籍共有52位将领被授予开国将军称号,平江县被誉为全国四大将军县之一。
作为平江县本土金融机构,平江农商银行依托数十年农村信用社的深厚积累,在湖南省农信联社和省农信联社岳阳办事处的指导下,开创性地推行普惠金融服务,持续支持以“麻辣王子”“旺辉食品”为代表的休闲食品全产业链发展,同时真心帮扶城乡小微企业,成为当地涉农金融的排头兵。
金融赋能休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
在省联社指导支持下,平江农商银行根据休闲食品企业现状以及金融需求,开发了休闲食品专项信用贷款产品,可为经营情况良好,但缺乏固定资产的企业,提供最高3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在平江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平江县休闲食品产业近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年,全县休闲食品总产值达400.7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劲仔食品、麻辣王子等3家企业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湖南麻辣王子食品有限公司从当年贷款5万元起步,如今贷款授信金额已达6000万元、贷款余额1000万元。在农商银行的支持下,麻辣王子不断创新,其辣条单品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创下国内同类食品单品销售第一的纪录。2023年,公司上缴税款1.08亿元,同比增长280%;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创造税收2.5亿元。” 平江农商银行副行长李江介绍。
农商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政银担联动打造生猪产业标杆
在平江县瓮江镇双潭村童湘平家庭农场,该农场掌舵人童湘平满怀感激地表示:“农场能发展成年出栏6万头的现代化养殖基地,离不开平江农商银行持续的金融支持。”这座标准化养殖园区现存栏生猪1.2万头,2024年实现营收超3000万元,创利税500余万元,已成为岳阳地区生猪养殖行业的标杆企业。
通过创新政银担合作机制,平江农商银行与省市两级政策性担保机构形成合力,为农场构建起多元化融资体系。目前370万元贷款组合中,包含湖南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贷款100万元、岳阳市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贷款270万元,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年化2%以内,切实降低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
在金融“活水”浇灌下,童湘平家庭农场建立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联农带农机制:一是直接吸纳31名村民稳定就业,年发放工资200万元;二是创新“四六分成”代养模式,由企业统一提供仔猪、饲料、防疫和技术服务,7个合作农户负责标准化养殖,每批次出栏利润农户可获得40%分成,去带动代养户户均增收。
“我们相信,随着湖南省‘优质湘猪工程’深入推进,童湘平家庭农场将构建起种养循环的全产业链,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平江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金融服务 赋能现代农业发展
在平江县瓮江镇双潭村,省级农机示范社——双潭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全自动化水稻育苗车间里,“这是由平江农商银行信贷支持建设的智慧育苗基地,配备智能环境调控系统,可精准维持25℃恒温、70%湿度环境,单批次育秧3万盘,日处理量达1万盘。按代工育苗每盘2元计算,日创效可达2万元。相较于传统模式,300亩秧苗培育人工从50人锐减至6人,效率提升8倍以上。”该合作社理事长曾铁成介绍。
平江农商银行副行长李江(中)率客户经理(左一)走访双潭农机专业合作社
作为政银科融合示范单位,双潭农机专业合作社构建的“智能农机+规模种植+循环农业”体系背后,是平江农商银行持续的金融支持。平江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农机贷+产业贷”组合产品,联合湖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政策性担保,累计为合作社投放贷款900万元。银行信贷资金撬动合作社农机资产突破千万元,其中40%设备搭载北斗导航系统。通过“全程托管+环节服务”模式,年农机作业服务覆盖10万亩农田,带动周边23个行政村发展订单农业。2024年双季稻种植面积达3800亩,亩均净利润280元,较传统种植模式提升3倍。
平江农商银行副行长李江(右二)率客户经理(左一)走访双潭农机专业合作社育秧车间
平江农商银行还建立“金融助理+科技特派员”联动机制,协助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共建数字农业实验室。目前双潭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在申报国家级生态农场认证,未来三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设粮食烘干中心和大米加工厂,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技术培训等方式,已带动182户农户年均增收2.6万元,其中脱贫户占比35%。
该行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银行+担保+保险”合作模式,针对农业现代化需求开发专属金融产品,助力打造更多可复制的现代农业标杆。
银信活水润沃土 白玉丝瓜闯申城
在平江农商银行持续信贷支持下,瓮江镇华门村的白玉丝瓜书写了从山沟到国际都市的逆袭传奇。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小众蔬菜,如今通过“银行+合作社+农户”模式,在上海市场的售价高达每公斤16元。
华门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李均感慨道:“没有平江农商银行50万元的信贷支持,我们根本不敢放手发展。”自2021年起,平江农商银行通过创新“乡村振兴贷”产品,为华门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精准扶持。首笔30万元贷款助力建成12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2023年追加20万元授信支持产业链延伸,当前华门村白玉丝瓜种植合作社仍有50万元专项信贷资金保障运营。
平江农商银行贷款支持的双潭镇华门村白玉丝瓜种植基地
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白玉丝瓜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核心种植区亩产值最高达8万元,带动周边600亩零散种植,形成“一村带多户”的产业格局。目前,平江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也从单一农产品扩展到多元化经营。今年,该种植基地试种的5亩魔芋基地,7000元/亩的种子成本正是来自该行专项信贷资金。
平江农商银行副行长李江(右二)率客户经理(右一)走访双潭华门村白玉丝瓜种植专业合作社
平江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将持续深化“整村授信”工程,计划未来三年内为华门村特色农业提供不低于200万元的信贷额度,让更多山沟里的“土特产”走上长三角市民的餐桌。这种“银村”共建模式,不仅让白玉丝瓜身价倍增,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平江县休闲食品产业链年吸纳劳动力7万余人,发放工资30多亿元,其中脱贫户、监测户劳动力用工达1.8万人,年发放工资6亿多元,在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站在乡村振兴的新风口,平江农商银行将继续聚焦休闲食品特色产业,为支持乡村经济发展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持续贡献农商力量。
平江农商银行以“信贷活水+产业赋能”的创新实践,蹚出了一条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通过“整村授信+特色产业链”双轮驱动打造的“平江模式”,不仅让山沟里的白玉丝瓜身价翻番闯进长三角市场,更以可操作、可推广的“银村共建”机制,为全国农信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板。这种将金融基因植入乡土经济的深度探索,正演绎着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金融注脚。
(参与调研人员:方有成、代碧长、李江、黄启)
【责任编辑: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