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中小银行大额存单市场热闹非凡,掀起了一波密集发行的浪潮。春节假期刚过,渤海银行、郑州农村商业银行、江苏昆山农村商业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纷纷推出新一期大额存单产品,试图在“开门红”中抢占市场份额。然而,与市场预期不同,这些新发产品的利率变化引发广泛关注。
如今,中小银行新发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普遍告别“3字头”,进入“2字头”时代。从多家银行披露的信息来看,当前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集中在2.1%-2.95%区间。如贵州威宁富民村镇银行三年期利率为2.95%,齐鲁银行济南市外发行的三年期产品利率为2.2%,云南凤庆农商银行三年期利率为2.4% 。而在2024年末,部分中小银行还能提供3%以上的利率,进入2025年后,“3字头”产品已近乎绝迹。与之相比,国有大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更低,普遍进入“1字头”时代,某国有大行30万元起存的三年期大额存单年化利率仅1.7%。尽管中小银行利率仍有相对优势,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凸显行业整体利率下行的大趋势。
中小银行下调大额存单利率,背后有着多重因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2025年降息信号,预计全年降息幅度可能达20-30BP,降准幅度或达1.5个百分点。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银行需要提前调整负债端成本,锁定中长期资金。下调大额存单利率,既能应对未来资金成本压力,也为信贷投放预留空间。同时,春节前后是银行揽储的关键时期,中小银行通过发行大额存单补充流动性,缓解信贷投放带来的资金压力。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指出,中小银行对存款依赖度高,年初发行大额存单既能吸引资金,又能以较低成本锁定长期负债。此外,银行还需要在揽储成本与资产收益之间找到平衡,过高的利率会挤压净息差,加剧盈利压力。
利率的变化也带来了储户行为和市场的新动向。由于利率分化,跨城存款现象逐渐升温。有储户为获取2.7%的三年期利率,从北京前往天津武清的哈尔滨银行存款。但这种行为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担忧,专家提醒要关注中小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短期产品受到储户青睐,长期存款遇冷。中小银行更倾向于发行一年期及以下的短期大额存单,部分银行甚至暂停三年期以上产品。如山西垣曲农商银行仅发行一年期产品,利率低于2%,这反映出银行对长期负债成本的不确定性预期,以及储户对利率下行趋势的避险心态。
展望未来,利率下行压力仍将持续。光大证券预计,2025年存款利率会继续下降,LPR也可能下调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小银行的高利率产品或许只是阶段性存在,难以长期逆势。为应对挑战,中小银行开始尝试差异化竞争与产品创新。部分银行通过加息券、区域差异化定价等方式吸引客户,未来结合客户分层服务的定制化产品,可能成为中小银行的突围方向。监管部门也多次提示异地存款风险,建议储户关注银行经营稳健性,避免盲目追逐高息。投资者需调整收益预期,合理配置资产,避免过度集中于单一产品或机构。
中小银行大额存单市场的这一轮“上新”热潮,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个缩影,也体现了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在“3字头”利率逐渐远去的当下,银行要在成本控制与客户维系间找到平衡,储户也需要以更理性的态度应对低利率时代的财富管理挑战。未来,随着政策调控与市场博弈的不断深化,这一领域的动态仍将备受瞩目。
【责任编辑: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