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rmjr@aliyun.com
农发行支持低空经济赋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时间:2025年07月08日 08:36 来源:人民金融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摘要: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背景下,低空经济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力量。本文深入分析低空经济赋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存在困境,探讨农发行支持的必要性,包括突破农业生产效率瓶颈、构建城乡要素流动通道、驱动传统业务升级等。同时,结合商业银行实践案例,剖析农发行面临的市场竞争定位、产业发展不确定性等挑战,并针对性提出构建差异化产品体系、强化错位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完善风控体系及试点推广等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农发行金融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适配,实现社会效益、产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金融新动能。

 

关键字:农发行;低空经济;农业现代化;金融支持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格局下,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力量。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其列为国家经济重点发展方向,到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陆续出台系列政策,再到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智慧农业的重点强调,都标志着低空经济与农业的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农发行带来了全新机遇与挑战。本文将系统分析低空经济赋能农业的逻辑与路径,探讨农发行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必要性、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为农发行制定针对性金融服务策略提供参考。


一、低空经济赋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


(一)低空经济和农业低空经济的概念。低空经济是指以无人机、直升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航空器为载体,在1000米以下,部分延伸至3000米的低空空域活动,通过低空飞行活动牵引多产业融合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农业低空经济则是指在低空经济的基础上,利用无人机等设备进行植保喷洒、播种施肥、农田监测、农产品运输等农业作业。


(二)低空经济赋能农业现代化的应用场景。目前,低空经济在农业领域应用呈爆发式增长。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3年我国无人机植保运输、监管等应用场景形成近千亿元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超1200亿元。目前低空经济已通过多种途径应用于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在农产品运输领域,黑龙江北安市通过无人机集群控制技术,实现地空一体的智慧化农业运输。无人机多式联运可突破山区、湿地等复杂地形限制,显著提升流通效率5-20倍,降低运输损耗率至传统模式的1/3行业预测显示,全国农产品空中运输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1200亿元。农田监测与灾害预警领域黑龙江北大荒通过无人机巡田和遥感技术构建“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耕地精准管理此外在智能植保与精准作业领域,昆山梨园通过采用无人机授粉,单台无人机每小时作业30亩,效率提升至人工的5-6倍。通过6~7米高空均匀喷洒,不仅坐果率显著提升,而且每亩成本比传统方式降低15-20元。


(三)低空经济赋能农业现代化存在的困境。低空经济正在通过技术革新持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但是融资缺口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低空技术装备购置需求大,单套智能农机系统购置成本50万-200万元,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配套资金需求达千万级。但多数金融机构因对该业务模式及风险把控不成熟,对融资需求响应不足,商业银行对农业科技装备贷款满足率不到50%。同时对轻资产农业科技企业授信门槛过高,要求固定资产抵押率超120%,与企业特性矛盾。这种错位格局导致农业低空经济融资困难,制约技术规模化应用。


农发行持低空经济赋能农业现代的必要性


(一突破农业生产效率瓶颈的关键举措


全球粮食供应链波动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耕地资源约束、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低空经济借助无人机、轻型飞行器等设备,可以幅提升农田管理效率,降低作业成本。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显示,采用低空设备的农田管理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5倍,作业成本降低40%60%。截至2023年,我国低空农业应用规模居全球首位,农业无人机保有量突破20万架,年作业面积达16亿亩次,占全球总量的65%。在黑龙江农垦区,大疆T50无人机通过先进技术实现大豆田杂草识别准确率98%、除草剂减量35%;新疆棉花主产区依托无人车与无人机协同系统,人力成本降低80%。发展低空经济成为缓解农民老龄化、降低耕种成本的有效途径,是破解农业效率瓶颈、重塑乡村经济形态的国家战略抓手农发行支持低空经济可直接推动“藏粮于技”乡村振兴等政策落地,契合农发行“粮食银行”职能彰显政策性金融的战略引导作用。


(二)构建城乡要素流动的有效通道


《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将低空基础设施列为重点工程之一。截至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农业领域应用占比达28%,年飞行量超2300万小时。低空物流网络在全国832个脱贫县实现覆盖,2023年累计完成山区特色农产品运输1.2亿吨,运输时效较传统模式提升70%,损耗率从15%降至4.7%。这种“低空基建+产业振兴”模式,不仅解决了农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难题,为农发行践行“支农为国、立行为民”宗旨提供了创新场景。


(三)驱动传统业务升级的创新引擎


在利率市场化与农村金融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农发行传统粮棉油业务面临利差收窄、资产收益率下行挑战2024年,农发行净息差为0.97%,较2023年下降85个基点,而同期商业银行净息差平均值1.65%传统的利差优势正逐步收窄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部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农业航空作业覆盖率需达到35%,2025年低空经济领域年融资需求预计超500亿元为农发行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极。低空经济赋能农业代化能够促使农发行加速业务升级,重塑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注入新增长动能。农发通过创新金融工具既能满足产业资金需求,又能打造差异化品牌优势,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践行绿色金融的实践载体


目前全国农业农村领域年碳排放达13亿吨,占全国总量11%,“双碳”目标下减排压力日益凸显低空经济与绿色农业协同性强,农用无人机精准施药可减少30%化学制剂使用,碳排放降低60%。每亿元绿色信贷投入可减少农业碳排放1.2万吨,相当于新增森林碳汇2.3万亩。农发行通过支持低空经济,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助力打造“绿色银行”品牌。


(五)是农发行持续发展的可行路径


农发行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既是应对客户结构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的主动选择,更是开辟业务新空间的必然要求,对提升客户粘性、拓展新兴客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巩固核心客户关系的必然要求。当前农发行核心客户群正加速向“技术+数据”驱动转型,低空技术已成为其提升生产效率与流通效能的核心诉求。在此背景下,农发行必须主动布局低空经济金融服务,深度嵌入客户数字化转型进程。这不仅有助于巩固存量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更能精准捕捉客户在技术升级、场景拓展中衍生的增量融资需求,避免因服务滞后导致的客户流失风险。二是开拓新兴客群与业务蓝海的战略机遇。低空经济产业链催生了大量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新兴主体农发行及早及时介入此类领域,既能延伸服务链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更能在新兴赛道中构建先发优势,避免错失低空经济爆发期的市场机遇。


三、商业银行支持低空经济赋能农业现代化实践案例及启发


(一)案例一:“低空经济”智能装备研发驱动的精准农业服务模式。国农业银行苏州市分行和上海银行通过支持相关企业研发和产能扩张,推动精准农业发展。农行苏州分行提供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极目机器人公司双目视觉无人机研发该技术在云南咖啡种植区推广后应用效果显著。上海银行支持深圳某公司智能农用无人机硬件平台扩建,其搭载的变量喷洒系统有效提升精准农业设备覆盖率,并形成“技术-生产-金融”闭环生态。


此类案例启示农发行要聚焦技术研发端,创新金融产品。运用行内政策设计组合产品,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关注技术迭代风险,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探索“金融+科技+农业”协同机制,挖掘无人机作业数据金融价值;政策性银行应开发差异化授信模型,完善信用等级评价体系。


(二)案例二:“低空经济”立体化物流网络基建与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中国农业银行浙江分行与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控股股东合作,投放8.5亿元贷款构建生鲜农产品无人机运输网络,创新推出“运输收益权证券化”模式。该模式凸显金融机构参与低空物流基建与金融创新的可行性。


此类案例启示农发行可联合政府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低空物流“硬基建”;构建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运营提供全周期支持;分阶段推进农产品低空运输应用;创新金融模式,激活隐性资产价值。


(三)案例三:“低空经济”空海联动环境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模式中国建设银行东莞分行和平安银行通过绿色贷款支持海洋牧场生态监测等项目。建行东莞分行发放1.5亿元绿色贷款,支持构建海洋生态监测网络,提升赤潮预警准确率,减少养殖损失,衍生碳汇监测服务。平安银行联合高校开发多源融合平台,通过无人机执行油污监测任务,形成“污染治理+保险理赔+生态补偿”机制。


此类业务启示农发行要强化数据资产金融化应用,开发创新工具;拓展低空技术在海洋牧场的应用场景;构建跨行业协作生态系统,提升生态治理效能。


(四)案例四:“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孵化与全周期产融结合模式中国农业银行四川分行和中国银行吉安分行通过支持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发展。农行四川分行牵头银团贷款25亿元支持自贡航空产业园建设,形成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创新推出“作业量挂钩利率”机制。中行吉安分行参与桐坪航空小镇建设,构建融合生态,形成“教育-就业-产业”正向循环。


此类业务启示农发行应构建全周期产融结合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激发产业链活力,加强政策性银行差异化支持策略,拓展低空经济与特色农业旅游融合场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四、农发行支持低空经济赋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市场竞争格局中的定位困境


农发行在支持低空经济发展中,面临同业竞争加剧与自身竞争力不足问题。商业银行凭借市场化机制和灵活业务模式,抢占先发优势,形成全周期融资方案,推出创新产品。农发行受限于政策性职能定位与内部能力短板,信贷服务以传统抵押贷款为主,对细分场景需求响应滞后,产品同质化。同时,农发行面临履行战略引导职能与应对商业化竞争的双重约束,创新业务施展深度弱于商业银行。随着商业银行构建综合化盈利模式,农发行传统利率优势影响力下降,资金成本优势与中长期信贷特性对客户吸引力弱化。


(二)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挑战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领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无人设备方面,目前技术成熟度不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电池能量密度低,无人飞行器载重与维修成本问题突出,关键技术突破周期难测。商业模式方面,农业低空经济主要依赖政策补贴,消费级市场渗透率低,盈利可持续性存疑。此外低空经济政策依赖性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未出台,空域开放进度影响项目可行性,增加企业规划与金融机构风险评估难度。


(三)资源配置与战略定位的错配


低空经济产业链长、技术门槛高、政策敏感性强,融资需求独特。其基础设施投资回报周期超5年,与农发行偏好1年以内中短期农业项目资金配置形成期限错配。同时区域资源配置失衡,扶持项目集中于粮食主产省份,无人机研发项目资金支持难,中西部及部分沿海地区项目储备量低,与国家区域协调战略脱节。


(四)业务创新的路径依赖困境


低空经济处于产业培育期,技术标准、商业模式及政策体系未定型,缺乏可复制的成熟业务模板。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需兼顾战略引导与风险防控,在构建适配性金融支持体系时,面临“无例可循、无据可依”困境,如何平衡试错成本与审慎经营原则成为重要命题。


(五)风险防控体系适配性不足


农发行传统风险防控体系与低空经济高风险特征脱节。低空经济技术迭代快、资产形态轻、政策依赖性强,融资风险多维度叠加,而农发行现有风控手段局限于传统模式。农业无人机作业存在操作风险,政策敏感性风险也未有效覆盖,一旦发生多重风险,将过度集中于银行端,增加不良贷款风险。


五、农发行支持低空经济赋能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差异化产品体系,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农发行需突破传统信贷模式,针对低空经济产业链各环节需求,打造全周期融资服务体系。在技术研发端,推出“技术验证专项贷”,结合技术成熟度评估模型设计分层融资方案。对于设备购置与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设备租赁+数据服务”融资模式。针对轻资产运营企业,建立数据资产估值体系,开发“作业流量贷”。此外,建立敏捷产品迭代机制。联合多部委设立“低空经济金融创新贷”,收集企业融资痛点,快速开发场景化产品。借鉴“投贷联动”经验,探索设立低空经济专项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核心技术研发企业。


(二)强化错位竞争策略,聚焦农业场景差异化服务


面对商业银行先发优势,农发行需精准定位,聚焦农业场景,构建差异化竞争格局。明确战略聚焦方向,避开消费级市场,深耕农业垂直领域。在粮食主产区推广“低空技术+高标准农田”服务,在偏远、欠发达地区试点“无人机+特色农产品出山”项目。构建区域差异化服务网络,根据东西部产业特征设计梯度支持策略。在东部发达地区支持技术研发与产业链整合,在中西部农业主产区布局基础应用场景,助力降低小微企业使用无人机成本门槛。


(三)优化资源配置机制,破解期限与区域错配


重构资金配置逻辑,建立与低空经济产业特性匹配的资源分配体系。在贷款期限结构方面,发行5-15年超长期专项金融债,用于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在客户选择上,建立“核心企业+产业链+生态圈”三级支持体系,对不同类型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方案,开发适合小微农业企业和村镇合作社的贷款产品,降低技术使用门槛。


(四)构建动态风控体系,应对多维风险叠加


突破传统风控范式,构建覆盖技术与政策风险的动态防控体系。在技术风险管理方面,引入技术成熟度与制造成熟度双维度评估模型,设置“里程碑式”放款条件,评估供应链稳定性。在政策风险应对层面,建立“政策雷达”监测机制,实时跟踪政策动向,对受影响企业提供利率优惠或还款展期方案。探索“风险共担池”模式,联合保险公司开发专属组合产品,应对农业无人机碰撞风险和政策变动导致的收入损失。


(五)完善试点推广路径,降低创新试错成本


建立“小步快跑、迭代升级”的试点推进机制。第一阶段,选择3-5个低空经济示范区,聚焦农业植保与物流运输场景,验证产品与风控模式。例如在沿海城市试点“海洋牧场监测贷”,构建多维度海洋生态评估模型,嵌入贷款评审系统。第二阶段,提炼试点经验形成标准化操作手册,向全国粮食主产县推广“低空技术+高标准农田”服务,探索资产证券化路径。第三阶段,构建全产业链金融生态,通过跨境低空走廊建设,服务国家农业“走出去”战略。通过系统性改革举措,破解挑战,实现政策性金融工具创新升级。


六、结语


农发行支持低空经济赋能农业现代化,是服务国家战略与自身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未来,农发行需推动金融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适配,发挥战略引导作用,优化产品体系、强化风险防控、创新服务模式从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两方面入手,实现社会效益、产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为农业现代化提供金融支持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作者:熊化平 赵娣 孙世嘉)


【责任编辑: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