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rmjr@aliyun.com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探访国防名企,解码新质生产力,书写经管学子报国新答卷
时间:2025年09月02日 15:05 来源:人民金融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厚植国防报国情怀,践行经管使命担当。2025 年 7 月至 8 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3 级本科生党员“新质动力·国防实践先锋行”实践团(共 18 名成员)跨越江苏、湖南两省多地,走进田湾核电站、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企业等国防核心单位,以 “探寻新质生产力、感悟使命担当” 为主线,在实地观摩、深度访谈中解码国防产业发展密码,让党旗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征程中熠熠生辉,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战略,用实践与时代同频共振。


一、探秘核电重器:解码绿色能源、安全发展与人才培育的协同密码


7 月 10 日,实践团首站抵达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在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开启 “大国重器零距离” 的实践之旅。走进田湾核电科技馆,从核燃料组件到发电全流程的动态演示,团队成员系统了解核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发电全流程及安全保障机制;深入机组现场,近距离观察先进技术,听工程师详解多样化保障措施,对 “核安全是生命线” 的理念有了更具象的认知。田湾核电站依托先进技术,年发电量超 100 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 300 万吨,助力 “双碳” 目标实现,是新质生产力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典型实践。

 

访谈环节,企业方围绕 “国防企业的责任与创新” 主题展开分享,系统介绍中国核电发展战略、田湾基地安全运营成果,以及高层次人才 “511 全过程管理体系”“菁英人才五通道” 成长路径。当提及 “党员先锋岗” 的故事时,企业代表讲述青年党员张某带领技术团队,连续 3 个月优化发动机部件冷却方案,使部件寿命提升 25% 的鲜活事例,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 “党员带头攻坚” 的责任担当。

此次田湾核电之行,让实践团深刻认识到: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从绿色发展到安全保障,再到人才支撑等模块的协同发力,为经管学子思考 “能源经济与国家战略” 提供了实践样本。

 

二、对话航空动力:触摸智能制造、党建融合与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脉搏


聚焦航空动力这一国防核心领域,先后走进南京融通航空发动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南京融通航发公司”)、中国航发轻型航空动力有限公司(简称 “中国航发轻动”)。在精密部件组装、智能车间运作的实景中,实践团直观感受新质生产力在航空动力领域的蓬勃活力 —— 从技术创新到管理优化,每一环都彰显 “高端制造” 的核心竞争力。


7 月 11 日,南京融通航发公司内,总经理王海朋全程陪同实践团研习。从国内多款微小型航空发动机模型陈列区,到生产车间核心组装区域,团队成员近距离观摩精密部件组装的全流程工艺,从螺栓扭矩的精准校准,到发动机整机的性能调试,每一环均体现 “毫米级精度” 的制造标准。


图片3.png


座谈会上,团队成员结合经管专业知识,围绕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航空动力产业的转型路径、人才能力需求” 等方向提问,涵盖技术创新突破、产业协同模式、青年人才能力需求等方面。王海朋总经理逐一解答,他强调:“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青年党员要主动把专业知识与国家战略结合,在跨领域实践中锤炼综合能力,才能成为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图片2.png

 

7 月 15 日,实践团走进中国航发轻动智能车间。车间内,每一件装备都承载着国防动力的技术密码。负责人介绍,公司通过 AEOS 体系覆盖研产销服全流程,既优化跨部门协同、精简冗余环节,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 “智能制造” 与 “绿色发展” 双驱动,这让团队成员对“管理体系赋能生产效率”有了更专业的认知。令团队成员尤为触动的是党建与生产的紧密融合,中国航发轻动采取多元措施如党员突击队、示范岗及创新大赛助力技术突破,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从精密制造到党建赋能,让实践团深刻意识到:新质生产力在航空动力领域的重要核心是创新驱动与管理升级的密切协同,而具备包括经济与管理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能力,也是服务国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三、深化校企协同,以党员担当搭建新质生产力需求下的人才对接桥梁


历经南京航空动力企业的深度走访后,8 月 18 日,实践团在学院党委书记苏州、院长王群伟的带领下赴湖南株洲,开展 “访企拓岗促就业” 专项实践,将 “新质生产力人才需求” 与 “经管学子培养” 精准对接。此次实践中,实践团重点走访了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株洲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等当地国防企业,本科生党员主动扛起 “桥梁纽带” 责任,与企业围绕 “人才培养、供需对接” 深度互动。

     

座谈会中,实践团成员们既认真记录企业对人才在数据分析、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又主动推介学院学子学科竞赛、科研实践成果;面对企业校企合作提议,还结合自身经历建言 “企业导师进课堂”“设国防主题实践项目”,以务实行动推动校企协同,彰显新时代学生党员 “服务国家战略、勇担使命” 的先锋本色。

    

此外,实践团还有幸专访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专职总师单晓明,聆听其对“新质生产力”的独特理解。单总表示,航空发动机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其核心在于"创新"和"高质"。创新不是全盘否定传统,而是通过技术进步和手段创新实现突破。单总特别指出,除了在传统架构上的创新,行业也在积极研发新构型发动机,探索氢燃料、混合电推进等前沿方向。


图片1.png

 

实践感悟


这个夏天的国防名企实践之旅,让我对学生党员的使命担当有了更深刻的体悟。走进国防核心单位,我们不仅见识到大国重器的硬核实力与新质生产力的蓬勃活力,更被企业中党员冲锋在前、攻坚克难的身影深深触动——他们在关键岗位坚守、在技术突破中领航,生动诠释了党员的先锋本色。作为学生党员,我们既要以专业视角学习国防产业发展经验,更要主动扛起责任:在访企交流中搭建校企协同桥梁,把所学与国家战略需求相连,思考如何以经管专业能力服务国防事业。此次实践让我明白,“强国有我”不是口号,而是立足专业、扎根实践,以行动践行报国初心,用担当书写新时代学生党员的青春答卷。


——2023级本科生 姚郑宜

 

踏进株洲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仿佛步入了一座“钢铁心脏”的殿堂。有幸聆听单晓明总师深度解读,更是让我对航空发动机作为“新质生产力”典范的理解豁然开朗。单总师深刻阐释“新”在于持续创新,绝非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植根于成熟理论体系之上。最触动我的是单总师对“日积月累突破”的阐释——展柜中看似微小的材料样本,其背后可能是冷却效能提升数十度的漫长攻坚,是让传统设计焕发新生的点滴积累。而面向未来,氢能、混电等新构型探索,动力飞机一体化设计的前瞻布局,无不彰显着航发人勇攀高峰的决心。此行,不仅目睹了“工业皇冠”的璀璨,更深切感受到其背后那份沉甸甸的使命:以持续不断的创新之力,驱动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向着更高、更远的星辰大海坚定前行。


——2023级本科生 蔡雨轩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对于“新”这个字有了更深的体悟。正如单晓明总师所言,创新是日积月累的沉淀,是团队协作的结晶。我们不必奢望凭一己之力创造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突破。所有创新,实则都是在既有理论与成果上,做出的一点点改进。而个人,不过是促成这微小改变的一颗螺丝钉。我们不必因为成果不够显著而自我否定,也无须质疑自己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只要愿意行动、踏实去做,团队会彼此支撑,时代会向前推动,创新便会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生长,汇聚。


——2023级本科生 文雪

 

(作者:姚郑宜 乔文加 骆俊锡 王一)


【责任编辑: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