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rmjr@aliyun.com
以金融之笔绘就“鄂东粮仓”新画卷——农发行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支行9500万贷动“田成方”
时间:2025年09月01日 13:27 来源:人民金融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天道忌巧,大道至拙”。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无捷径可走,唯有深耕乡土、务实作为,方能在田畴间书写实效。今年以来,农发行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支行紧扣国家“小田并大田”改革部署,立足政策性银行职能,精准投放9500万元信贷资金,破解农业领域“抵押难、周期长、回报慢”的痛点,推动改革从“蓝图”落地“田间”。这不仅是简单的资金注入,更是以金融力量重构土地格局、激活农业潜力的深度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政策性金融动能。

 

一、精准破题:全链条资金赋能“小田并大田”关键领域

 

“小田并大田”是涵盖耕地改造、水利配套、生态治理、农机升级的系统工程,各环节资金需求环环相扣。农发行浠水县支行坚持“需求导向、精准匹配”原则,将9500万元贷款集中投向三大核心领域,以靶向发力推动项目从“规划”变为“实景”。

夯实生产基础,破解“碎田”与“缺水”难题。针对耕地零散与水利薄弱两大核心瓶颈,贷款资金同步发力:一方面用于流转63853.02亩零碎耕地,拆除田埂、垄沟开展格田平整与土壤改良,打破“一户多块、犬牙交错”的地块限制;另一方面定向投入22.64公里排灌河渠治理,在关口镇清淤13.58万立方米、兰溪镇铺设4.71万平方米植生块护坡、散花镇硬化1.09万平方米防汛道路,彻底解决“遇涝则淹、遇旱则枯”的问题。

 

升级发展动能,兼顾“科技”与“生态”效益。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贷款资金进一步向现代化与绿色化倾斜:在科技层面,支持购置665台/辆/套农机装备,覆盖“耕、种、管、收”全流程,配套61套北斗自动导航系统,破解“无机可用、有机难用”困境;在生态层面,投入61公里污水管网铺设与614.25亩小微水体治理,通过清淤、种植水生植物改善农村环境,避免农业发展以牺牲生态为代价。

 

二、成效落地:信贷红利转化为“粮安、农富、乡兴”实效

 

农发行的信贷支持绝非“一放了之”,而是通过全链条资金投放,将改革成效精准转化为惠及“粮、农、乡”的实际价值,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闭环。

 

经过改造,项目区形成“田成方、埂成线、路相通”的连片大田,田埂数量减少80%以上,耕地利用率显著提升;加之“渠相连、水相通”的灌溉体系,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大幅增强,彻底稳住种粮“基本盘”,为区域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改革带来的收益直接惠及农户:土地流转为农户带来稳定租金收入,全流程机械化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粮食产量,让农民从“靠天吃饭”转向“靠技增收”;同时,生态环境改善提升农村居住品质,间接带动乡村休闲农业发展潜力,为农户开辟多元增收渠道。项目不仅优化了农村生产设施,更重构了农业发展格局:科技农机的普及推动农业从传统散户种植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型,生态治理让乡村兼具“田园美”与“产业兴”;这种“生产+生活+生态”的协同发展模式,增强了乡村凝聚力与吸引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从资金精准投放到成效全面落地,农发行浠水县支行的9500万元贷款,既是政策性金融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以金融“活水”灌溉“鄂东粮仓”的具体行动,最终绘就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通讯员:岑金梦)


【责任编辑: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