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强化依法合规经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攀枝花市分行于近日组织中层干部及关键岗位员工赴地方人民法院旁听一起银行系统职务犯罪案件庭审,通过“零距离”接触司法审判过程,将廉政教育从理论课堂搬至法治实践现场,切实增强员工廉洁从业意识。
庭审直击:金融从业者沦为阶下囚
随着法槌敲响,被告人杨某涉嫌受贿罪一案正式开庭,杨某原系某行攀枝花市分行副行长,其犯罪行为具有典型性。公诉机关指控,2009年至2014年间,杨某利用职务便利,以现金方式收受数家贷款企业大额贿赂款。庭审完整呈现了法庭调查、举证质证、辩论及被告人最后陈述环节,还原了杨某从突破职业底线到滑向犯罪深渊的全过程。杨某在陈述中忏悔:“我曾以为‘行业潜规则’是小事,直到被留置才明白,每一次违规都是对法律的践踏。”公诉人强调:“金融从业者手握资金调配权,任何侥幸心理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银行行动:三位一体,构建防控体系
农发行攀枝花市分行通过“沉浸式”警示,将庭审现场转化为廉政教育课堂,让员工直观感受法律威严,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深刻反思职务犯罪代价。下一步,该行将推动廉政建设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控”转型,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一是制度固廉。扎紧不能腐的笼子。强化法律法规、制度办法的学习,完善权力监督与岗位制衡机制。二是技术控廉。打造不敢腐的防线。建立“廉洁档案”,记录员工参与廉政培训、签署承诺书、接受诫勉谈话等情况,作为考核依据。加强员工“八小时外”监督管理,如突然消费升级、频繁与特定客户往来等,建立异常行为预警机制。三是文化润廉。营造不想腐的氛围。开展廉政教育活动,组织学习行业违规案例、观看警示教育片。
当法槌落下,不仅是对个案的审判,更是对整个金融行业的警醒,政策性银行作为国家战略执行者,更需筑牢廉洁防线,从源头上遏制金融腐败。此次庭审是农发行攀枝花市分行2025年合规条线两化教育活动的重要一环,廉政教育不是“一阵风”,而是需要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该行将以此案为镜鉴,延伸廉政教育,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加强清廉金融文化建设,为维护金融安全、服务实体经济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通讯员:赵虹)
【责任编辑: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