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与黄海相拥的江海之畔,一座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与现代发展活力的城市——海门,正以蓬勃之势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作为当地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南通市海门区支行深深扎根这片热土,与海门的发展同频共振,近日迎来历史性时刻——截至6月30日,该行贷款余额达100.5亿元,贷款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这一数字不仅是政策性金融“活水”浇灌海门乡村振兴沃土的有力见证,更是海门农发行人以昂扬奋发、敢为人先的精神姿态,竞涌江海、逐梦未来的生动实践。
海门,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迈向乡村振兴的征程布满荆棘,从稳固粮食根基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从推进农业现代化到优化城乡融合发展,每一项关键任务都离不开强大的资金支撑。在此背景下,农发行南通市海门区支行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独特优势,将金融资源精准导向海门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助力海门乡村全面振兴。
粮食安全,始终是 “国之大者”,农发行海门区支行深知保障粮食储备的重要性,将其视为首要政治任务。多年来,该行持续加大对粮油业务的信贷支持力度,为海门的粮油企业源源不断地注入资金 “活水”。无论是粮食收购时节的资金周转,还是储备粮的轮换与增储,该行都全力保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坚守好主责主业,确保当地种粮农民切身利益。同时,严格落实封闭运行管理规定,定期开展库存检查和出库核查工作,确保粮食数量真实、质量可靠,“粮食银行” 的金字招牌在海门愈发闪亮。
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该行积极探索 “农地+” 贷款新模式,以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贷款为杠杆,撬动农业产业升级。自2023年以来,该行已累计投放农地类贷款6.1 亿元,助力海门包场镇、悦来镇、临江镇等传统农业强镇建设智慧农业园区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的加持下,昔日传统的农田如今正朝着规模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大步迈进,这不仅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有效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海门的落地生根注入了强大动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该行聚焦农村水利设施、路网建设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在水利建设方面,结合海门临江靠海的地理特点,该行创新融资模式,打出“期限、利率、担保”的组合拳,成功打造多个自营性水利建设项目。多年来,累计投放水利建设贷款 36.4亿元,一条条灌溉渠道纵横交错,一座座防洪堤坝坚固矗立,为海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农村路网建设也在该行2亿元农村路网流动资金贷款的支持下日新月异,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农村公路如丝带般延伸至各个村落,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更为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市场开辟了便捷通道,真正实现了“路通、财通、乡村兴”。
新型城镇化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紧密相连,关乎着农民的幸福生活。该行全力支持海门的农民安置房建设,近年来累放农民安置房贷款21.4亿元,助力包场镇、三星镇、四甲镇等地8处农民安置房建设,让农民们告别破旧的老屋,搬进宽敞明亮、配套齐全的现代化新居。同时,该行投放各类中长期贷款20.5亿元,积极助力海门农村污水、供水、供气设施改造,使乡村的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优美。在涉农产业园区方面,支行提供充足信贷资金支持开发区中小企业科创园新建以及三厂、临江等沿江化工园区改造,吸引众多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入驻,带动了当地就业,促进了产业集聚和升级,为海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此外,该行于2020年初投放4.3亿元贷款支持建设的海门体育中心项目,目前已成为火爆的苏超联赛中南通队的新主场,为丰富居民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发行海门区支行已明确新的奋斗方向 ——重点支持海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海门农发行将充分发挥自身在政策、资金、专业等方面的优势,围绕土地平整、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等核心环节,为项目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金融服务。通过悦来镇、四甲镇、包场镇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海门有望进一步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乡村振兴打造全新的样板。
(通讯员:张之锐 张少雄)
【责任编辑: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