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rmjr@aliyun.com
农发行自贡市分行:聚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擎画牛佛千年古镇乡村振兴新画卷
时间:2025年04月14日 17:22 来源:农发行自贡市分行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初春时节,走进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已松土备种的千亩高标准农田平整有序,大棚内破土而出的水稻秧苗长势喜人,沱江河畔生态湿地鹭鸟翩跹,古街村落焕然一新,龙骨山漫山遍野的桃花争奇斗艳,农旅融合产业园区内游人如织……作为四川省唯一入选自然资源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第二批典型案例的试点镇,牛佛镇在农发行自贡市分行1.8信贷资金支持下,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支点”,撬动生态修复、产业升级、文旅融合、乡村治理“一盘棋”,探索出一条“护生态、兴产业、富百姓”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勾勒出一幅“田丰、业兴、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土地为媒,解锁乡村发展“新潜能”

过去,牛佛镇耕地碎片化、村庄空心化、产业低效化问题突出。2021年牛佛镇被纳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后,坚持问题导向,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以“全域规划、连片整治”为思路,围绕土地做文章,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统筹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四类整治项目,动态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提升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美化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建设蓝绿交织的城乡生态网络系统,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建成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为新时代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助推乡村振兴的丘区实践样本。


通过“小田并大田”“土地+”等模式,牛佛镇高标准农田建设起来了,灌排设施完善了,地力培肥工程见效了,实现了农田的集中连片整治,显著提升了土地流转收入。据悉,土地综合整治后,当地村集体亩均土地流转收入由每年300至400元增加至每年600至800元,总体收入达到每年102万元。


“土地整治不仅让‘巴掌田’变成‘整片田’,‘撂荒地’变成‘高产田’,还让村民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牛佛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充分激活了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和潜能。


生态筑基,织就绿水青山“新锦卷”

该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支持牛佛镇生态环境“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信贷资金均被市人行认定为“绿色贷款”。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推进产业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将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小型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丰富公共活动空间。同时,开展退化林地、低效园地、小流域、绿道等综合治理工程,优化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丰富植被多样性,适当补充生态功能用地,改善水环境,打造沱江沿江生态绿廊,目前,已完成近4公里防洪堤建设,修复工矿废弃地50余亩。


依托生态优势,牛佛镇打造“古镇风情+田园风光”农旅融合示范区,推出“稻香丰收节”“龙骨山桃花节”等特色IP,形成“春赏花、夏戏水、秋收稻、冬听戏”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年接待游客量达3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逐年增长。“环境美了,游客多了,我家这种小餐馆旺季时都一桌难求,门庭若市!”牛佛镇社区村民李阿姨感慨道。如今,像她一样吃上“生态饭”的农户已有不在少数,生态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拓宽了当地农民增收渠道。

 

产业赋能,激活三产融合“新引擎”

土地整治不仅优化了空间布局,更推动了产业蝶变。当下,牛佛镇推行“稻鱼、稻虾、稻蛙”轮作共生产业发展模式,由公司平台和经济联合社共同开发,建成水稻核心区、稻渔示范区、机耕示范区、农耕研学区、稻蛙孵化区以及稻虾孵化区。通过综合整治,还将建成300亩大冲头金银花产业园、500亩龙爪寺无花果产业园、300亩农科村蔬菜产业园、600亩龙骨山生态农业产业园等四大特色产业园。入驻企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还合作运营了育秧中心、农机中心、智慧化烘干中心、初加工中心等,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年以上,增加村民就业收入近400万元/年,实现土地效益产值最大化,带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打造新时代丘区“鱼米之乡”。


与此同时,依托项目成效,深挖“红色文化”“盐运文化”底蕴,修复贺乐堂等10余处省级文物进行,打造“红色研学+农耕体验”精品线路,年培训研学团队络绎不绝,“三产”深度融合欣欣向荣。据该行相关信贷人员介绍,目前大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二期)也正在积极申贷过程中,届时将整理农用地约6100亩,城乡增减挂钩建设约900亩、废弃工矿用地整理约183亩,低效园林地整治约265亩,建设完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配套设施。在该行的大力支持下,牛佛镇的土地整治红利将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势能将进一步增强。


民生提质,打造村美民富“新样板”

土地综合整治成效最终还得落脚于民生福祉。该项目将村庄整治与绿色生态家园建设紧密结合,通过风貌提升、道路黑化、环境整治等,对80余户农户房前屋后实施整理,拓宽、黑化村道20余公里,修建村级污水处理站,配建污水管网,形成房前有院落、院中有美景的川南特色民居风貌。同时,对人口较多的村落实施人居综合整治,开展农房风貌整治、打造文化广场和休息广场、整治鱼塘、雨污分流,形成便捷、舒适的庭院景观。在该行的接续支持下,昔日“脏乱差”的村庄变身“推窗见景、出门入画”的美丽乡村,逐步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现在村里环境好、产业旺,年轻人也愿意回来了!”村民陈大爷笑着说。该项目拓宽了村民致富增收渠道,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吸引众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牛佛画卷逐渐呈现,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样板”逐步形成。


在该行的金融赋能下,牛佛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正焕发勃勃生机。从“碎片田”到“万亩绿”,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从“单一农耕”到“多元融合”,这场金融与土地的“双向奔赴”,不仅绘就了春耕时节的锦绣画卷,更奏响了千年古镇的振兴强音。下一步,该行将持续以政策性金融“活水”润泽沃野,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


(通讯员:刘麟凤)  

【责任编辑: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