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rmjr@aliyun.com
文旅融合奏响古寨新韵——农发行湖北来凤县支行支持传统村落保护侧记
时间:2025年03月21日 16:16 来源:人民金融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江山千古意,风物数家村。


3月18日,沿着一条柏油公路,蜿蜒而上,越过溪流田野,来到白云深处的古朴村落——湖北来凤县舍米湖村。“近年来村子变化很大。”该村支部书记彭南清介绍,过去,不少村民守着老宅,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得益于农发行支持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村里打造了以“古宅、古树、古艺”三个元素为灵魂,集景观化、艺术化、生活化于一体的传统村落。这只是农发行湖北来凤县支行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一个缩影。


破局,活水润古村

 

来凤县山清水秀,19个纳入国家保护名录的传统村落如点点繁星散落于山水之间。但因产业弱势、劳力外流、老屋破损,一度形成部分古村“空心村”的困境。如何打破这一困局,挖掘古村老屋的时代价值,实现传统村落的“新生”?


该支行在省、州分行的大力支持下,对全县传统村落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找准村落保护利用切入点,采用“传统村落保护+经营联合体+特色产业”方式,紧紧围绕当地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特色,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优势,积极支持来凤县传统村落保护示范村建设项目。去年,获批中长期贷款项目3.5亿元,现已按照工程进度分三批投放1.35亿元。“农发行真金白银的投入,有力支持传统村落古宅维护、完善村内道路、供水、垃圾污水处理以及消防防灾等设施,整治沟渠等公共环境,使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来凤县传统村落复兴的精彩画卷由此徐徐展开。”来凤县美丽乡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东生说。


新局,逶迤带平村


现场了解到,通过“项目规划、保护升级、村民主体、市场运营”等方式,该县以文旅活动为运营基础,将传统村落与农耕文化、土家文化、红色文化、乡风文明等相结合,最大限度发挥发展价值功能。


位于湘鄂川三省交界的来凤县兴安村,以吊脚楼出名,经修缮后散发出古色古香的韵味。该村利用“农耕文化+”模式,发展油茶2085亩,黄金梨等水果240亩,百合等药材500亩,种植辣椒、西瓜、生姜1000亩,人均经济林达到2.1亩,村民收入持续提高。每年一度的鄂、湘、渝三省边区山歌大联唱,成千上万的土苗儿女,共赴三省交界处,唱响边区土苗儿女民族大团结、共进步的和谐心声。启动土家民俗风情发展和度假类旅游产业的宣传工作,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农家乐,村民收入持续提高。


“百福司镇舍米湖村的强项是土家文化摆手舞,不仅跳进了北京,还跳到了国外,发展文旅融合是最好的选择。”百福司镇人大主席苏鹏说。该村在队形编排、锣鼓伴奏等方面推陈出新,培养摆手舞传承人30名,“活化”传统非遗项目,使摆手舞成为村民日常活动,还举办摆手舞相关活动,开展研学活动,先后有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南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到该村研学,促进餐饮、住宿、农产品消费等产业发展。作为“中国最大野生金丝楠木群落”,胸径超过1米的金丝楠木就有100多颗,初步估算生态价值超过8亿元,成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四面八方的来客。


下午,夕阳西下。从旧司镇板沙界村的入口顺路而上,一处处革命遗迹映入眼帘。走入村中,一座座传统民居被改造成民宿,人来人往,感悟红色文化,体验乡村生活。“张昌岐、吴郅堂等革命先烈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来凤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每年到板沙界村来开展党建活动的人特别多。”旧司镇副镇长张宏介绍,近年来板沙界村接待游客2万余人,成为远近闻名的研学基地和乡村旅游目的地。红色旅游的兴起,让村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有9户村民拿出闲置房屋改造民宿34间、55张床位。


坚持“一村一品”,推动生态宜居与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齐头并进,不仅是上述3个村的显著特点,也是全县19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共同路径。五道水村依托“油菜花梯田、古寨、古树、古栈道”资源优势,打造“秀美五道水”,让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魅力。独石塘村打造“张富清教育影视投放影厅”,推出张家院子家风家教实践基地、农园勤廉教育基地。还有“丰产兴隆坳”“阿塔鱼水情”“壮丽黑洞塘”……绘出一幅幅农旅振兴新图景。


走局,春光照山村


金融“活水”来了,传统村落像春草一样复苏了。该支行充分挖掘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中的内在联系,琢磨“土特产”三个字,开发当地特色农业、特色文旅产业,谋划三产融合发展新途径,促进文、旅、农融合,持续推进村落保护实现纵深发展。


“农民得分红、企业得发展、产业得提升、集体得收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这盘棋走对了。”该支行行长李长清说。传统村落保护变“整村开发”为“成片开发”,以传统村落为聚点,串珠成链,集中整合优化农村分散、闲置资源,缩小各村落之间发展差距。


在活化利用传统村落的实践中,也给传统村落赋予了“造血功能”。项目实施以来,该县有机藤茶、楠竹、黄精、油菜、酉水鸡等特色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同时,村委会组织村民直接参与到特色产业项目的发展,农户以土地或房屋经营权入股,按照股权比例保底分红或者效益分红,实现村落形态与发展业态有机衔接。


(通讯员:彭虎堂 黄玮玮)


【责任编辑: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