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rmjr@aliyun.com
深耕巴蜀三十载——农发行凉山州分行倾心为农显家国情怀 金融活水润五彩凉山
时间:2025年01月14日 15:36 来源:人民金融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五彩凉山,西南重陲,地处要冲,历史悠久。1996年12月,农发行四川省凉山州分行扎根于此。风雨兼程近30载,四届党委班子,共计106名员工,秉承家国情怀,继承优良传统,团结民族兄弟,栉风沐雨,开拓创新,破阻扫艰,谱写了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无悔篇章。贷款余额从最初的8.4亿元增加至208亿元,业务范围从最初的3县1市到实现全辖17个市县全覆盖,实现了从规模“小”行到规模“大”行,从管理“弱”行到管理“强”行,从“默默无闻”到“备受瞩目”的华丽蜕变。


多年来,不断强化组织建设


作为政策性银行,听党的话、跟党走是一切工作的“指挥棒”。2020年四川省未脱贫的7个县全在凉山,现在全省2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有10个在凉山,农发行凉山州分行始终牢记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自觉担起全州金融精准扶贫和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和先锋。2016年,在凉山州最南端,农发行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支行正式成立,成为农发行四川省分行最年轻的支行之一,同时成立支行党支部,实现了政策性金融触角在基层的延伸和把党组织建到工作一线。2017年以来,共有65名异地干部前往凉山交流工作。其中,累计选派29名党员先锋队员和25名业务骨干进驻凉山与分行客户经理混编成片区工作组,对辖内工作实行分片包干、协同推进。派出3名年富力强干部到定点帮扶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一系列人才交流措施,农发行凉山州分行干部得以选优配强,政策性金融队伍的政治性、专业性和战斗力全面提升。


多年来,不断加强工作力度


凉山州县域间山高路远,交通条件落后,全州17个市县中只有3地互通高速,其余县域道路基本都是崎岖的山路,交通闭塞,到距离较远的县域营销项目常遇到“朝发夕不至”的情况。但该行工作人员没有高速路,就走盘山路,没有硬化路,就走泥泞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已是工作常态。仅2024年,该行车辆行驶里程就超过10万公里。同时,面对17市县只有两个机构、63名员工的情况,全行干部职工不等不靠,坚持由行长担任“第一客户经理”,摒弃在家“坐镇指挥”的传统发展思维,主动走出去、俯下身,用脚步丈量业务发展之路,深入各县最偏远的地区,切实将农发行的支农政策宣传到基层,帮助当地政府融资融智,转变“等靠要”的思想。特别是省分行派驻凉山工作的党员先锋队,犹如一支尖兵,始终在金融服务地方发展的最前线,在该行高质量发展的最前线带头冲锋。在全体干部员工的攻坚克难、奋力拼搏下,该行目前贷款余额已超200亿元,是全省人均业务量大行之一。


多年来,不断创新工作举措


农发行凉山州分行坚持“先行先试”,综合运用各种信贷政策,不断开拓营销思路、创新办贷方法。在组织架构方面。面对凉山州10个国家级重点帮扶县,1个省级重点帮扶县的新形势、新任务,创新建立起“3+1+X”的突击队模式,切实服务凉山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辖内业务类型、客户数量、贷款总量、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按照“肥瘦兼顾”、综合均衡的原则分为3个信贷突击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主管+党员骨干+其它部室党员”构成,非客户条线党员干部自愿加入到各营销小组中。分片包干17个县市,重点聚焦11个重点帮扶县,分县逐一制定对接帮扶目标和措施,主动宣讲农发行信贷政策,全程做好贷款营销、评估上报和资金投放等工作。在融资模式方面。该行积极探索企业和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模式,投放全省系统内首笔“新兴产业扶贫贷款”1.28亿元,支持会理县14万头生猪现代循环产业仔猪繁育基地项目建设,助力每户养殖户实现年纯收入近10万元。同时,该行创新“烟水配套”模式,支持德昌县和平水库项目建设;针对辖内机构网点少、信贷资金管理难度较大的实际,提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银行”资金协作监管模式,与网点机构覆盖面广的凉山州农业银行签订《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监管协议》,委托其代为履行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末端管理职能,优化管理,严防挤占挪用,该项创新举措在国家发改委开展的专项检查中深受好评。


多年来,不断补齐民生短板


农发行凉山州分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聚焦重点领域积极作为,在保障民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托牢粮食安全基石,全力服务“国之大者”,“十三五”以来,累计发放政策性粮油类贷款10.31亿元,累放农地类贷款39.12亿元,积极支持“粮头食尾”产业发展以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奔康路“最后一公里”,一条大道通坦途,脱贫致富奔小康,以支持县域及农村路网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累计投放贷款35.28亿元,支持省道103美姑大桥段改造、甘洛县和会东县农村路网建设以及会理县农村路网改造等重点项目,建成农村公路828.49 公里,涉及113个乡镇,辐射带动近50万人口脱贫奔康。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帮助贫困人口“迁出好日子”,作为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的主要参与方,自2016年以来,共承接省分行统贷易地扶贫搬迁资金58.27亿元,帮助7.44万户、35.32万彝区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实现“安居梦”。助力人居环境改善,织就美丽乡村“新画卷”,全国瞩目的昭觉县“悬崖村”出行难情况经媒体报道后,该行第一时间与总、省行采取三级联动的现场办公模式,在不到两周的时间投放240万元贷款用于悬崖村钢梯建设,赶在冬天来临之前解决了该村的“出行难”问题,雷波县面临环境保护整治迫在眉睫时,在2个月时间内完成马湖湿地生态环境修复项目贷款审批及首笔3.38亿元贷款的投放工作,同时在西昌、会理等市县,为棚户区改造提供79.24亿元资金支持,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累计惠及人口49.95万人。

 

图片1.png

图为该行支持的悬崖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左为改造后,右为改造前)


支持扶贫产业发展,变“输血”为“造血”。产业是挥向“边脱边返、边扶边增”顽疾的一记重拳,该行精准破局,发放8.71亿元产业扶贫贷款,支持宁南县蚕桑养殖、会理会东和喜德县生猪养殖、会东蓝莓种植等项目建设,直接带动1117名受扶群众共同致富,可惠及人口5万余人。加快水利建设步伐,大兴水利惠泽民生。治水安邦、兴水利民,发放11.67亿元水利建设贷款,支持德昌县和平水库、会理市横山水库、盐源县龙塘水库、大桥水库等项目建设,在全力保障饮水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农业经济发展后劲。


图片2(1).png

图为该行支持的马湖湿地生态环境修复项目


如今的农发行凉山州分行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将强壮的根系遍布凉山州17个县市。从西昌到会理,从平坦的安宁河谷到险峻的昭觉悬崖村,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该行热情耐心的服务,坚定执着的身影。展望新征程,该行步履坚实,开拓进取,围绕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和农业强国建设精准定位,把握时代脉搏,誓让金融活水流遍五彩凉山,用支农画笔绘就乡村盛景。


(通讯员:蔡阳 张宏鑫)

 


【责任编辑: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