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再次吹响,一粒名为“枝滋有味”的种子,正以“金融+科技”为养分,破土成林,书写着传统农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的生动答卷。
从“提篮叫卖”到“品牌强农”:“金融种子”破土,润泽田野生机
“过去靠天吃饭,如今靠品牌致富。1000万元‘种子基金’预付合作社订单款,破解春耕资金难题,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为品牌崛起注入动能。”天茂农业财务总监的感慨,道出了枝江农业的蜕变之源。
曾几何时,枝江农户守着沃土,却因“有品质无品牌”陷入低价竞销的困境。2017年,天茂农业以“枝滋有味”区域公用品牌破局,串联9个乡镇的200余种农副产品,构建“一店链百村”产销网络。金融支持的“种子基金”如同一场及时雨,不仅缓解了农户的资金压力,更激活了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枝江玛瑙米、九龙仙米等特色产品穿上品牌“新衣”,亩均产值从1800元跃升至3200元,带动3000余户农民户均年增收8000元。2025年“春季支农”,枝江农商银行净投放5.6亿元,贷款规模达到126亿元。
科技赋能与文化赋值:“科技种子”抽枝,串联智慧根系
在枝江,科技与文化的双轮驱动,正重塑农业价值链。每包玛瑙米拥有唯一“身份证”,消费者扫码即可追溯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全流程;区块链溯源系统和智能分拣中心的应用,让品质管控更透明、更高效。欧盟GAP标准认证推动12万亩基地实现化肥减量30%,生物防治全覆盖,科技的力量让绿色农业扎根沃土。
文化的赋值则为农产品注入灵魂。拟人化IP“枝宝”化身“枝江女儿”,通过盲盒、AR明信片讲述农耕故事;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名的“编钟礼盒”,让战国纹样跃上大米包装,年销文创产品800万元,年轻客群占比从12%飙升至41%。传统“砂梨开园节”升级为沉浸式剧本游《梨园密码》,游客解谜兑换定制果篮;鱼糕非遗传承人直播间边教学边带货,单场销售额达47万元;稻田美术馆用稻谷色彩创作大地艺术,吸引3万摄影爱好者打卡。科技与文化交织的根系,让土地生长出无限可能。
从“县域品牌”到“模式输出”:“农业种子”拔节,激活振兴基因
枝江的实践,不仅让土货变“潮品”,更探索出可复制的乡村振兴路径。投资3000万元建成智能化分拣中心,日处理农产品50吨;联合6县市组建“江汉平原优质稻米产业联盟”,区域品牌价值提升至8.6亿元。农业的“种子”在现代化基因中拔节生长——培育“新农主播”136名,95后返乡青年占63%,户均年增收2.4万元;与中粮、益海嘉里等龙头企业合作,打造中央厨房和即食产品线;电商销售额同比激增180%,即食鱼糕借抖音2.3亿播放量成网红爆款。
三“种”交织成林:金融脉动、科技呼吸与农耕心跳同频
从一粒米到一座城的振兴,当“金融种子”破土而生,以信贷活水润泽田野;当“科技种子”抽枝散叶,用数字根系串联产销;当“农业种子”拔节生长,让品牌基因激活沃土——这片热土便生长出比作物更珍贵的价值:消费者的信任扎根市场,农人的尊严向阳而立,乡村的未来在创新中拔穗灌浆。
如今,三颗种子交织成林。金融的脉动为乡村输血,科技的呼吸为产业赋能,农耕的心跳为文化续脉。一场充满稻香与麦浪的新征程,正在枝江的沃野上蓬勃生长。
(通讯员:饶丹丹)
【责任编辑:吴浩】